一、避險基金之緣由
起始於1920年代,美國Benjamin Graham,是這類基金的創始者。到了1949年,美國社會學家兼新聞工作者 Alfred Winslow Jones,號稱避險基金之父,所創立的Jones Hedge Fund,在他的基金內同時融資做多(借錢買股票)與融券放空(借股票來賣),是為避險基金的濫觴。
Benjamin Graham(葛拉漢)、 Jones (瓊斯)
Alfred Winslow Jones原始的想法很簡單,市場中的股票有些貴有些便宜,既然如此,為什麼不同時買便宜的也賣貴的呢?市場若上漲,便宜的股票自然跟著上漲,而貴的股票已經貴了,跟著上漲的機率就較小,搞不好還下跌,所以這個策略有賺錢的機會;同理,市場若下跌,貴的股票大概會摔的鼻青臉腫,而便宜的股票則應該跌的較少,甚至還上漲,所以這個策略還是有賺錢的機會。用這個策略來投資,看起來不管市場怎麼走都有機會賺錢﹝在現在避險基金種類中,叫做市場中立策略﹞,而Alfred的操作績效的確大幅超過了其他共同基金,使得投資界開始注意這類基金的發展。時至今日,全球避險基金已超過八千支,市場規模達到接近九千億美金,每年仍成長20%,參與的投資人甚至擴及退休基金,可以說是投資界的全民運動。可惜的是,各國金融管理單位對這種另類投資訂有嚴格的門檻,只限於法人或大戶,以私募的方式投資,目前一般的投資人較難參與。
避險基金卻也讓投資人卻步,因在於1997年投機大亨索羅斯看準泰國經濟泡沫化,大舉利用避險基金賣空泰銖、買美元,造成泰銖一夕㫱跌腰斬,引發金融風暴。另外就是1998年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號稱有兩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坐鎮,卻因過度槓桿操作,最後出現倒閉的慘劇。過去10年內避險基金的規模已蓬勃發展,根據避險基金研究(HFR)的統計,全球避險基金在2003年年底已高達5600多檔,總管理資產規模為6500億美元,較10年前成長20倍。在金融商品不斷地開放之下,台灣在今年有機會開放避險基金的募集。
【濫觴】注音 ㄌㄢˋ ㄕㄤ。相似詞:發軔、先導、先河。比喻事物的開端、起源。
避險基金(Hedge Funds)也被翻譯成「對沖基金」或「套利基金」。為利用套利方式同時在金融市場作多、賣空以賺取價差的共同基金。譬如在單一股票市場經由融資或融卷方式作多或放空股市,隨著金融商品的增加,避險基金套利的管道更為多元,舉凡一般金融商品如股市、債券、匯市、期貨等,到衍生性金融商品如選擇權、金融商品期貨等,都是避險基金操作的標的。
避險基金(Hedge Fund)有人翻譯成對沖基金,也有人管叫套利基金,到底什麼是避險基金?避險基金與一般基金有以下幾點差異,首先避險基金是以報酬率之絕對值來衡量操作績效,與一般基金利用某一市場指標來衡量操作績效不同,再來,一般基金依基金淨值收取固定比例的管理費,避險基金則是由操作績效利潤中賺取管理費,因此,避險基金的經理人有強烈的動機為客戶賺取利潤,相對的風險也高,雖然不同種類的避險基金面臨的風險與報酬率不同,但相同的是,避險基金與市場走勢的關聯不大,股票市場也許漲漲跌跌,但是由於避險基金所受的限制較少,可以利用衍生性金融商品不同的組合,來決定暴露在市場的風險有多高,因此它的風險不是來自市場,而是來自於本身的投資策略,相對於一般的共同基金,漲跌大部分取決於市場走勢,避險基金與市場走勢關聯不大的特色十分鮮明。
對沖基金(Hedge Fund),又譯避險基金,係一種靈活運用各種金融商品投資組合管理,以獲取高於平均報酬的投資工具,主要特性有三:投資於多種組合資產、仰賴財務槓桿操作、採用避險技術。詳言之,基金之資產主要來自於富有的個人或法人機構的投資,投資標的除了現貨外,以具有高財務槓桿的金融商品為主,例如期貨、期權等以保證金方式交易的衍生性金融商品。這些金融商品設計的原意係提供持有現貨部位的投資者,能以極低的代價避險,以限制投資損益在預期的範圍,此亦為此類基金又被稱避險基金的由來。
二、避險基金之七大特色
v 1.追求絕對積極報酬
v 2.投資工具廣泛
v 3.可以做空
v 4.流動性低
v 5.資訊不透明
v 6.績效穩定度高
v 7.管理費低
1.追求絕對積極報酬--避險基金為何這麼有魅力?為何比傳統型基金報酬佳?原因在於它兼具報酬與避險的操作策略。避險基金不像傳統基金以追求相對績效報酬為考量,追求絕對報酬是它最大的特色,但是也同時追求充分的避險,將高報酬所可能伴隨而來的高風險降低,所以才會有亮麗的績效表現。
2.投資工具廣泛--不同於傳統基金通常只能投資於現貨,避險基金的投資標的多樣化,包括現貨、期貨、選擇權、貨幣等各類金融商品都可以,對避險基金而言,只要市場有明確的多空趨勢,就可以操作追求獲利,沒有太多的限制。
3.可以做空--傳統基金績效最好的時候是在多頭市場,多頭市場下,傳統基金和避險基金的績效誰比較好,或許無法很清楚比較出來,不過空頭市場時,可就不一樣,傳統基金不能做空,明明知道市場要走空,卻還是只能做多,如果不想賠太多,頂多也只能將持股比重降低,但避險基金因為可以採取做空策略,賣空股票、期貨、選擇權等,所以仍然可以有正報酬,在不斷累積獲利後,投資報酬就很高。
4.流動性低--傳統基金隨時可以買賣,交易報價天天有,避險基金卻是每月報價一次,一個月買賣一次,買賣需提前下單,贖回時,則得隔月才能夠拿到錢,相較下,流動性比傳統基金低。
5.資訊不透明--避險基金採取私募的方式,不公開宣傳,因此一般人很難一窺究竟,同時因為所受到的規範限制少,不用公開持有的證券及資產負債等,每隔一段時間才公佈績效,與傳統基金相比,資訊揭露很不透明。
6.績效穩定度高--就波動性來看,據統計,避險基金年化標準差約一○%到一五%,傳統型全球基金年化標準差為一五%到二五%,相較之下,避險基金績效穩定度較高。
7.管理費低--避險基金的管理費一般在一%以下,比傳統基金低,經理人的主要收入來自收取績效費,普遍在一○%至二○%間,達成高目標也有收取二○%以上的,不過若是績效呈負數,就分文不取。一般外界看到的避險基金報酬率是扣除績效費後的結果,由此可見,避險基金的報酬相當高。
3、避險基金與共同基金之比較
|
避險基金 |
共同基金 |
報酬目標 |
絕對報酬 |
相對報酬 |
操作策略 |
可作多作空、可使用槓桿與衍生性金融商品規避風險,具多元彈性之操作策略 |
只能作多,無法作空,缺乏避險工具可供使用 |
分散風險程度 |
與股票、債券市場相關性較低,能達成風險的有效分散 |
與股票、債券市場連動性較高,無法有效分散風險 |
持股策略 |
根據市場狀況,調整持股比率 |
不論市場好壞,需維持一定高持股比率 |
投資門檻 |
至少需25萬美元,但透過基金中基金只需 3萬美元以上 |
單筆只需數百美元即可投資 |
利害共存 |
基金經理人出資參與本身所管理的基金 |
法令禁止基金經理人購買該基金之持股 |
報酬預測 |
投資人可預測某些策略的報酬率區間、可能之最大獲利或最大損失 |
預測共同基金的報酬率與預測市場走勢一樣困難 |
※一般而言,避險基金績效優於傳統共同基金。
※當市場指數呈現下滑時,避險基金績效表現幾乎不受影響仍能表現穩定。
※避險基金本身因策略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經營風險。
※避險基金績效和市場波動相關性低,但和 經理人本身技術有高度相關。
※什麼是共同基金?A: 共同基金是以「受益憑證」型態發行的投資工具。共同基金匯集來自不同投資人的資金,由專業的經理人員依照 投資信託契約上。基金每單位受益憑證的計算是以全部投資標的總資產市價減去總負債市價,除以基金發行單位數。
※何謂「共同基金」?A:「共同基金」是以發行受益憑證(契約型)或公司股份(公司型)的方式,募集不特定多數人(即投資人)的資金,將小錢集合成一筆大錢,委由專業的基金經理公司管理運用,而由投資人享受投資成果的一種制度。
4、避險基金之操作策略
v 1.全球宏觀
v 2.長空策略
v 3.特殊事件導向型策略
a.「危難公司策略」
b.「風險併購套利」
v 4.套利型策略
a.「轉換證券套利策略」
b.「固定收益套利策略」
(1) 全球宏觀(Global Macro):基於對各國總體經濟基本面的判斷,運用各種金融工具進行投資,而且通常沒有另外進行避險。
(2) 長空策略(Long/Short Strategy ):透過同時以長、短倉持股票或股票衍生工具來獲利。
(3) 特殊事件導向型策略(Event-Driven Stragegies):這種策略是利用一些市場中的偶發事件進行交易,例如破產、合併、購併等。其又可分為:
a.「危難公司策略」(Distress Securities ):利用公司破產或進行重整時,市場的失衡現象進行交易。
b.「風險併購套利」(Risk/Merger Arbitrage):買進將被收購的公司,並賣出購併者。
b.「風險併購套利」(Risk/Merger Arbitrage):買進將被收購的公司,並賣出購併者。
(4) 套利型策略(Arbitrage Strategies ):利用市場對相關證券評價不一致的情形進行套利,此種交易策略通常被認為是較不具風險性的,其可分為:
a.「轉換證券套利策略」(Convertible Arbitrage):例如買進折價之可轉換公司債、特別股並同時賣出普通股。
b.「固定收益套利策略」(Fixed Income Arbitrage )例如利用市場對新發行公債(on the run)與早期發售公債(off the run)不同之評價,買進早期公債並售出當期公債。
b.「固定收益套利策略」(Fixed Income Arbitrage )例如利用市場對新發行公債(on the run)與早期發售公債(off the run)不同之評價,買進早期公債並售出當期公債。
除了上述策略之外,尚有期貨管理(CTA)、市場擇時(Market)、買進/賣出乖離 (Long/Short Bias)、特殊部門類型(Sector-Specific Categories)等,雖然投資對衝基金看似優點多多,但由於其風險較高,並不太適合一般風險接受程度較低的投資者。
除了上述的市場中立策略外,避險基金還有許多不同分類,大家較為耳熟能詳的索羅斯量子基金,其以全球總經趨勢為投資策略,這類的避險基金,是研判一個大的趨勢,並且多數利用融資,因此風險極高,但相對的潛在報酬也驚人。另外,還有各種以套利為目的的避險基金,強調破解不同市場或商品之間的價格不合理性,例如台積電在台灣的股價與在美國的股價有價差,透過金融操作一買一賣,避險基金就有機會獲利;或者台積電與聯電之間的價差,有一定的區間,價差過大或過小,都代表市場有可能價格判斷有問題,套利型避險基金就會考慮進場佈局,只要價差回復正常,利潤空間就出現了。限於篇幅,我們難以介紹所有避險基金的種類,不過整體而言,避險基金是非常有彈性的,而且非常仰賴經理人的專業操作技術以及經驗,是未來國內資產管理業者十分重要的發展方向。
※常見操作方法與技巧
槓桿--投資人利用舉債來增加持有部位。
賣空--藉由判斷,賣出尚未持有的證券。
避險--建立其他部位來抵銷不利情況影響。
套利--同時買賣價格偏離的相關證券。
※槓桿—等於”融資”的意思。部位—等於”單位”的意思。
※ 因所謂的「避險策略」,其實是利用「對沖」的原理,在現貨與各式衍生性金融商品間各持相反的部位,一旦所持部位違反得以對沖的組合,等於加碼投機,投資損益即無上下限可言,是以對沖基金也因操作策略不同,而有程度不同的風險,是否均屬投機也難以一概而論。我國為加速金融市場國際化的腳步,近年來已逐步降低各類管制措施,除因外匯管制解除,開放國外對沖基金有條件投資我國證券市場外,並開放外國私募基金,但組合型對沖基金則涉及一般投資大眾,尚未開放。
五、避險基金-MAN
v 為什麼台灣禁止販售MAN避險基金?
因為該基金未經證期會核准,而且
考慮到風險跟其他因素所以禁止發行。
考慮到風險跟其他因素所以禁止發行。
v 為什麼MAN被稱為貴族基金?
一般避險基金的投資門檻都很高,國內很多投資其實五萬台幣就可以投資,但是避險基金一般門檻都是五萬美金或是十萬美金,更有基金基本門檻是一百萬美金,這麼大的金額一般散戶都不可能拿出的來,正因為如此所以避險基金(含MAN)都會被人戲稱貴族基金。
※MAN—全球最大的期貨避險基金管理公司(MAN Investment)(MAN Group)
※Man Investment Products緬因基金管公司,全世界排名第六之期貨經紀商,所屬AHL避險基金(連續13年正績效,其投資總利率達920%,平均年化報酬率18%)
※全球最大避險基金公司發行,MAN AHL Diversified plc
※MAN-AHL:是由三位劍橋和牛津大學的博士設計的,該三位博士的名字是Adam、Harding和Lueck,各取其名字的第一個字母組成。
六、結 論
避險基金是不是就能避掉所有的投資風險?如果真是如此,那豈不是穩賺不賠嗎!世界上真的有這麼好的事嗎?當然不可能!投資的金科玉律就是風險與報酬成正比,凡有投資報酬,就一定有投資風險,避險基金因為有賺錢的機會,當然會有風險,只不過,避險基金利用一些金融工具來規避大部分市場風險,只留下它所追求的特殊風險。
※三不-不懂、不熟悉的不投資!
※懂得投資理財,也就能駕馭金錢、讓你的錢幫你賺錢,是21世紀不可缺少的生活條件。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擁有正確的理財觀念及先前的準備,相信在未來投資理財的領域,是可以提早讓完成你的夢想。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