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一、P.235何謂流動性風險?
定義:流動性風險(liquidity rist)是指銀行對於隨時可能發生的資金需求,其準備部位及流動性來源不足,亦即係源自銀行的變現能力與舉債能力不足所產生的風險。銀行管理流動性風險的最基本要求,除了應遵守主管當局的流動性管理規範(例如,法定準備金、流動資產比率,以及期距缺口)之外,同時也應注意前已提及之準備部位管理原則。再者,銀行一旦面臨緊急的流動性危機,更須有一套完備的處理程序。
 
因存款者忽然提走存款,而使得銀行需在短期內以較低價格賣掉它的資產,此種風險乃為流動性風險。
金融風暴對台灣金融業亦為一大考驗,截至2008年5月底止,金融業預估金融風暴所造成之損失約為341.72億元,惟若扣除已提列之損失準備及已處分損失合計約340.96億元,未提列損失準備僅0.76億元,唯對推銷與客戶之連動債商品所可能導致之潛在賠償損失,因處理方案尚未明確,故尚無法估計。
整體觀之,金融風暴對台灣金融業所造成之直接影響尚屬有限,此主係因台灣金融業之風險管理機制建置完整,對於各種風險皆訂有完整的制度以供遵循。於信用風險方面,各銀行對於授信流程與額度管理訂有完整之管理機制,而在流動性風險方面,為確保支付能力,銀行皆須保持充足的資本與適足的現金與可變現有價證券;市場風險方面,銀行須利用交易與風控資訊系統依前中後台架構衡量、整合、監控與管理市場風險,並訂定各項業務之停損機制與確實執行資產減損;在作業風險方面,各銀行皆訂有各項業務之標準作業流程、派專人確實執行法令遵循;在國家風險方面,不但有國家風險總額度,且依各國信用評等與政經情勢訂定個別國家之風險額度,除此之外,台灣主管機關之金融監理堪稱嚴謹,因此台灣之金融體系尚屬健康,資產品質及流動性均相對較佳。
 
央行總裁彭淮南表示,台灣銀行業的資產品質非常好,在美國金融業爆發流動性危機時,央行已擴大附買回操作機制,放寬票券、證券及保險公司承作,彭淮南指出,央行會動用所有可運用的工具,支持銀行的流動性;目前台灣銀行業的資產品質良好,逾放比在民國90年11月時為12.27%,今年7月已降至1.53%;同時股東權益報酬率去年為2.22%,今年上半年為5.8%。
 
二、P.270何謂結構型債券?
定義:是將傳統固定收益型債券與選擇權等衍生性商品連結的新興金融工具,此一作法或有助提高整體收益率,但卻也承受較諸傳統債券更大的風險。
 
常有些保戶在不瞭解商品的情況下購買結構債券保單,事後才反悔、推說業務員沒講清楚。金管會因而要求,保險公司業務員銷售這類保單,必須當場宣讀風險摘要並請保戶簽名,保單才能生效。不僅如此,行政院金管會也要求保險業者必須建立針對每一張銷售出去的結構型債券保單,重新確認保戶確實明白保單特性與風險。金管會已要求保險業訂定「結構債券保單風險告知書」,保險公司並應在首頁列出重點摘要,讓保戶看的更清楚。
由於結構型債券為一種結合固定收益商品(例如債券及定存等)與衍生性金融商品(例如選擇權、遠期契約、期貨及交換等)的組合商品,連結標的內容較不易為一般消費者理解。為使消費者快速掌握風險告知書重點及主要風險,金管會要求,自民國97年6月15日開始銷售的結構債保單,其風險告知書首頁必須增列重點摘要,內容包括警語、債券發行條件與評等、主要費用及投資風險等項目。依據《投資型保險商品銷售自律規範》第十條規定,如保險業銷售保本型結構型債券時,到期保本率不得低於100%。
金管會強調,「投資本金」是指保險公司自所收取保險費扣除保費費用、保險成本等保單相關費用後,實際用於投資連結結構型債券的金額,如果結構型債券為外幣計價,則「投資本金」是指外幣金額,其計算方式及保本條件均須於風險告知書向保戶揭露。簽訂投資型保險契約為一種法律行為,消費者應建立正確觀念及審慎簽約的態度,尤其必須確認自己是否具備足夠的投資專業或財務能力,並且足以承擔結構型債券的風險,勿因受到高報酬率誘惑而連結自己不了解的商品。
 
債券為固定收益之票券,而結構型債券其本金與利息之價值則與特定標的相關,這些標的包括利率、股價指數、個股指數。(華南3A優勢變額萬能壽險所連結之結構型債券皆為股價指數結構型債券)以華南3A優勢變額萬能壽險所連結的第一檔歐元結構型債券為例,滿期最低保證報酬率為23%,參與率為53%。倘若您繳交保費新台幣100萬元,扣除契約費用新新台幣3萬元,並且先將6年的行政管理費新台幣7,200元置於新台幣貨幣帳戶,您投資於結構型債券的金額為新台幣962,800元。6年滿期時您最低可領回新台幣118.4萬元(962,800×123%),倘若6年滿期時連結的3個股票指數表現良好,成長率為75%,那麼您可領回134.5萬元(962,800×(1+75%×53%))註。註:以上計算範例是在不考慮匯率波動的前提下,您實際領回之新台幣金額應考慮歐元兌換新台幣之匯率,統一安聯人壽並不負擔6年間匯率波動之風險。
 
債券型基金從93年7月的2.4兆到94年9月1.6兆損失8000億由於結構型債券的固定收益型債券,”固定收益部位,不能忍受任何風險,因此債券型基金損失8000億,形成固定收益損失連動
 
 
三、P.272何謂私募基金?
    定義:根據我國主管當局規定,私募基金的服務對為符合資格的特定人,受益人數限定為2~35人;成立方式則為不公開募集。優點:(一)投資標的限制較少(二)採事後報備制,進場操作較具時效性(三)投資標的採負面表列,標的較廣泛(四)避險操作更具彈性。
 
私募基金針對特定投資人的需求,量身訂作,不需要事先報請主管機關核准,較能掌握時效,看好行情就可募集資金投入市場,投資人要參與投資的金額,也沒有全權委託投資金額門檻那麼高。2005年台灣私募基金元年,投信整體私募基金管理規模已突破512億,成長快速且驚人(截至2005年11月)。亞洲私募基金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香港亞洲創投期刊2004.8.11)。中國大陸私募基金自2004年開放以來,規模預估已達7000億元。
 
民國93年六月底,政府開放私募基金業務,當年底,國內業者發行的私募基金只有3支,總資產還不到10億,由於私募基金交易策略遠比共同基金靈活,並具有多空雙向操作的優勢,很快就吸引大批資金投入,到95年底為止,國內私募基金的數量增加至165隻,總資產為523.5億元。
目前國內的私募基金資產規模均不大,單一基金規模多僅有數億元,故策略上多以股票多空交易與可轉債套利為主,國外市場上常見的商品、期貨、利率等基金,目前國內還沒有。私募基金開放利用多空雙向操作的策略,將資產價值波動的風險降低,尋求絕對報酬的增加。簡單說,就是放空弱勢股與作多強勢股同時進行,使淨部位降到零,或是作多可轉債的同時,同步鎖定放空現股進行套利交易。目前,私募基金仍對參與者的限制很嚴苛,包括個人的淨資產與年度所得都有規定,而自然人投資的門檻,依據每家投信與基金規定的不同,在350~1,000萬間不等,仍是有錢人的遊戲,未來隨金融全球化與今年7月將實施的海外基金總代理制,各種知名的對沖基金商品也會進入國內銷售,而未來對沖基金在投資市場的影響力,將會越來越大。
杜英宗認為,私募基金是世界潮流,台灣也無法排除在外,像凱雷集團對日月光的併購案。透過私募基金進入重整,台灣企業經營可以更有效率。  
李桐豪指出,私募基金可以在企業剛創立時參與,也可以在企業退場要處理壞帳時,進入重整,過去這幾年來私募基金越來越活躍,有不少案子集中在這兩三年發生。
他表示,台灣的企業常常滿手現金,現金流量太高,財務結構有問題,經營沒有效率,已經創造私募基金進場的空間,台灣企業需要被重整,政府的管制也有檢討空間,是讓私募基金想來台灣尋找標的的重要因素。
李桐豪表示,政府對企業投資中國大陸有一定上限,企業在全球布局策略上受限,就可能與私募基金合作,在台灣下市後重新再其他市場上市。
李桐豪認為,有關私募基金的法規方面,台灣現在僅有「有限合夥人法」,但尚未有具體的完備制度,政府其實不必過於擔心企業資本弱化的問題而過度限制,台灣市場資金多,其實也可主動參與私募基金市場。
不過,杜英宗認為,台灣資金的規模還是太小,要發展私募基金不太可能,而是應該循新加坡政府的淡馬錫控股公司模式發展,中國大陸也打算把外匯存底的一部分發展類似淡馬錫公司。
 
私募基金的股利,不用計入基金受益人的股利所得,這反而讓私募基金成了股東的避稅工具!國稅局發現,一位納稅人同時也是私募基金的受益人,他左手賣出股票,右手又透過私募基金買入股票,因而避開八千多萬的股利所得,以為可以少繳將近兩千萬的所得稅,結果連補帶罰,合計要繳將近四千萬。(張雅惠報導)
私募基金屬於信託行為,契約可以明訂私募基金買進股票獲配的股利,不用計入基金受益人的股利所得。
一位納稅人擁有上市公司的股票,他在公司配發股利之前,透過大額買賣的盤後指定交易,指定自己的股票要賣給特定的私募基金,剛好他自己就是私募基金的受益人,等私募基金買進股票,獲配股利之後,股利還是回到自己身上,卻可以不用申報股利所得。北區國稅局長陳文宗說,最近發現一起納稅人透過類似的方法,「左手賣出、右手買進」,涉嫌移轉將近八千萬股利所得的避稅案。
「指定賣給指定的當事人,這個對象就是他們幾位朋友湊合成立的,然後在一定時間之後,他們又把他們的股份贖回」雖然私募基金在國外行之有年,不過,國內是最近幾年才開始發展。國稅局指出,透過私募基金避稅的案例目前並不多見,但會開始注意,必要時,透過賦稅署和金管會討論,如何防堵私募基金變成避稅工具。
 
台灣工銀和東元集團,透過旗下台灣工銀創投公司,以私募基金模式,在越南胡志明市的商用不動產開發,在胡志明市第2郡興建住宅,商辨及購物中心面積17公頃,計劃規模超過30億元
 
四、P.308何謂道德風險?
    定義:資訊不對稱所帶來的風險。意指借款者可能從事於依貸款者觀點所不希望的活動,其產生的原因,可歸因於貸款者在貸放資金之後,很難去監控借款者的活動。
 
顧名思義就是由道德危險所引起的風險...稱之為道德風險...。所謂道德危險就是說..由要保人或被保險人之故意或是惡意使危險發生進而領取保險金的非善意的行為 ...或是逆選擇來購買保險..例如帶病投保..不實告知..。或是投保汽車竊盜險...卻故意把車丟了..零件拔一拔拿去賣...另一方面卻又向保險公司申請出險辦理理賠..這也是道德危險...有很多種情況...總而言之...就是要保人或被保險人為得到保險理賠金..而故意使所承保的危險事故發生.....
 
看看美國國際集團(AIG)的事例吧。該公司曝出617億美元的巨額季度虧損,深陷財務困境,而導致這項虧空的大“功臣”就是該公司的金融產品部。由于AIG在金融業的巨大影響力,最終獲得了美國政府的救助,但是,該公司在3月15日決定向公司金融產品部門高管和職員支付2008年獎金1.65億美元,加上公司去年底已支付的5500萬美元,AIG共向該部門支付了2.2億美元的獎金。據該公司公布的“白皮書”稱,這是按合同辦事!當然,如果合同的確如此要求,公司也很無辜。答應支付的報酬,就應該支付。只是讓我奇怪的是,難道該公司和金融產品部簽訂的合同是無風險的?金融產品部無需承擔經營損失的?如果是這樣,AIG倒是真正體恤員工了。
  我沒有看見具體的合同,自然不敢妄加評論。但就美國政府救助這一說,似乎還是值得商榷的。假如這樣設想:美國政府沒有及時救助AIG,該公司會怎麼做?如果公司巨虧,如果沒有達到資不抵債的境地,那麼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重整公司,比如把金融產品部拆分出去,通過資產剝離來實現公司的財務穩健。如果公司已經資不抵債,情況也沒有設想的那麼可怕。因為公司仍然可以進入重整程序,然後進行資產重組和壞賬剝離,只要債權人同意就行。只有當債權人和公司無法達成重整協議而轉入破產程序,公司才面臨破產的風險。在這個過程當中,債權人和股東都會認真核查公司的資產和現金流,還原一個真實的公司財務狀況,同時還可以和員工達成某種協議,調整獎金的支付額度以及裁員事項,如此等等。公司會憑借自身力量把風險最真實地暴露,並且爭取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優化資產結構,制定合理的激勵計劃,並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也就是說,公司會按照正常的行為模式活動。
美國政府該如何救助?當然是在不得不救助的時候才出手救助!這看起來是一句廢話,但實際上蘊含了一個道理:如果政府提前救助,必然會導致公司的道德風險行為!具體在AIG身上,其實已經開始其道德風險行為了。本來,如果沒有美國政府的救助資金,估計公司的現金流是無比緊張的,可能會到揭不開鍋的境地,如果那樣,大家認為公司還會支付金融產品部的高額獎金嗎?恐怕公司正在發愁呢,剛好美國政府雪中送炭,AIG也就順手把救助資金發了獎金。因為救助匆忙,美國政府並沒有提出嚴密的附加條件來限定資金的使用,以及限定公司的行為,這就必然會導致類似的道德風險。
  經濟學的一個基本常識就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既然申請了政府救助,就必須同時接受附加條件,這些條件是施加給公司的額外成本,以起到約束公司行為、正確激勵公司改革的作用。如果沒有給公司施加足夠的救助成本,那麼道德風險會帶來更多的資源浪費。
 
2003-2006年百分百房貸很流行,銀行
 
五、P.422何謂流動性陷阱?
定義:當中央銀行無限制地擴張貨幣供給額,卻無法使利率水準降低及增加總合需求的場合
 
日本是首個陷入流動性陷阱和長期通縮的主要工業國。所謂流動性陷阱是指當一國的名義利率接近零而物價仍然下降,貨幣當局已經無法再通過貨幣政策以提振投資需求,使經濟陷入通縮的惡性迴圈,即需求下降導致生產萎縮,生產萎縮致使收入下降,收入下降再導致投資消費需求不振。同時,物價下跌導致實際債務上升,通縮預期又導致消費推遲,對經濟造成額外打擊。日本在資產泡沫破滅後曾持續減息以期提振經濟,卻在90年代陷入流動性陷阱,名義利率在99年下降至零,但物價進入通貨緊縮狀態,日本央行此時已無法通過減息降低實際利率,經濟陷入十餘年的長期低迷,失業率持續上行。在經濟落入“流動性陷阱”2年之後的2001年才開始實行“定量寬鬆”的貨幣政策,通過直接向金融係統注入流動性的方式來達到刺激經濟的目的,日本經濟直至2006年初才真正走出“流動性陷阱”。而不少觀察家擔心此次金融海嘯最大的危險將是「流動性陷阱」。
 
國際金融海嘯的衝擊,最近在金融與資本市場上似乎稍微減輕。我國央行亦於2009年1月7日再度降息二碼,以期舒解救出口年衰退及失業率攀升所可能造成之後續經濟問題。
 
96年代末期,日本落入流動性陷阱,日本中央銀行當時反應遲緩,在資產泡沫破滅8年之後才採取穩定金融系統,在經濟落入流動性陷阱2年之後才開始實行定量寬鬆貨幣政策,通過直接向金融系統注入流動性的方式來達到刺激經濟的目的。2006年初才真正走出流動性陷阱1998~2006初為0利率2006才走出0利率 2000年中至2001年初有利率近0.05%
 
六、P.465何謂權衡政策?
定義:中央銀行根據當時經濟金融情勢,採取因時因勢制宜的權衡性因應措施。
 
在經濟蕭條的時候,為了使所得增加,政府提出財政政策,所謂的權衡性財政政策(又稱主動性財政政策)是『指政府『刻意』 、 『主動』調整財政支出與稅收的行為來因應景氣循環,影響產出與就業,使用工具包括–政府支出(G)與政府稅收(T)。
政府支出是指對財貨或勞務的購買支出或公共建設的投資支出,以帶動民間需求增加,對整體經濟將會產生正面且直接的效果,而我國政府為了使景氣回溫,因此擴大內需,刺激消費,增加政府支出,其中有加強地方建設擴大內需方案、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投資、輔助購置節能減碳家電、設備、極低污染車輛⋯等措施,其中一項為發放振興經濟消費券。政府為了發放消費券共編列856.6 億元的預算,而消費券的總金額為 837.02 億元。
當政府在經濟景氣衰退時,可以實施凱因斯的赤字財政政策,但這只是短暫的解決方式而已,並不是長久之道。
 
通膨  97/8 2.9068  97/9 1.0032   97/10 0.4484   97/11 0.4042  97/12 0.3814
      98/1 0.5034  98/2 -0.3446  98/3 -0.0381   98/4 -0.1160
重貼現率 97/9/26 3.5  97/10/9 3.25  97/10/30 3  97/12/12 2  98/1/8 1.5  98/2/19 1.25
金融海嘯2008年第四季開始通膨轉為緊縮,央行也從97/9 開始調整重貼現率,寛鬆性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係中央銀行為實現經濟目標,而採取管制貨幣供給量及信用情勢的行動。中央銀行這種管制能力的泉源,乃在於它具有多種方法,包括重貼現率政策、存款準備率政策、公開市場操作政策等,可控制銀行體系的準備金數量,影響存款貨幣的供給,從而影響全部貨幣的供給量。
一、重貼現率政策:重貼現是指商業銀行在準備金過少時,得以其對顧客貼現所得的商業票據或其他方式,請求中央銀行給予融通資金,以增強其準備力量。因此,重貼現率政策主要是重貼現率的調整。中央銀行調整重貼現率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藉控制銀行資金成本,影響銀行借入款的增減,以管制其信用創造能力及成本,甚至進而透過告示效果,間接影響其信用創造的意願。由於向中央銀行請求融通資金的主動權操諸銀行手中,中央銀行係居被動地位,重貼現率政策並不能主動影響經濟情勢,並非積極有效的貨幣工具。
二、存款準備率政策:目前世界各國的銀行法中,通常規定商業銀行對其存款負債必須繳存若干百分比的準備金於中央銀行,以保障客戶存款的安全。但由於調整存款準備率,直接影響銀行超額準備的數量及貨幣創造乘數的大小,中央銀行即可利用存款準備率的調整作為影響銀行放款及投資數量的工具,是為一強有力的貨幣政策。不過,存款準備率對超額準備、貨幣創造乘數及貨幣供給量具有強烈的影響,通常較少使用。
三、公開市場操作政策:公開市場操作是指中央銀行透過公開市場,公開買賣證券,藉以增減銀行的準備金,調節社會的貨幣供給量。但要使公開市場操作發生真實效果,必須具備若干真實質的條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可供操作的工具在數量、期限、種類上都須達到某種水準。因此,在開發中國家,公開市場操作不易發揮應有的效果,但在先進國家,公開市場操作已成為實現其貨幣政策目標的主要政策措施。其優點是具有主動操作能力、可以做小量的操作、央行可以持續操作、當經濟情勢改變,央行則可迅速作反方向的操作。缺點:必須選定買賣之工具及其期限種類,因而有不公平的現象。
四、選擇性信用管制管理,也就是管理特定銀行信用的流向與流量

 
公開市場操作
重貼現率政策
準備率政策
時間點
目前常用的貨幣工具
最早採用的貨幣工具
強烈的政策工具(我國採用)
貨幣供給
直接影響準備貨幣
 
並不使準備貨幣受到影響,而是透過貨幣乘數的變動,進而影響貨幣供給量
意義
指中央銀行是金融狀況,於公開市場買賣有價證卷,藉以調整,準備貨幣的數量,並進而控制貨幣供給量。
指中央銀行透過調整重貼現率,將增加或降低,一般銀行向中央銀行融資的成本,有抑制或鼓勵一般銀行向中央銀行借款之作用。
中央銀行藉由法定準備率 (1.)的調整來影響影響銀行可貸資金的數量,並進而改變貨幣乘數的大小,達到控制貨幣供給或影響市場的目的。
效果
1.        透過銀行準備金的增減,可進而影響貨幣供給量以及利率水準
2.        互換操作更能改變利率結構
1.    成本效果:當調高或調低重貼現率,將增加或降低一般銀行向中央銀行融資的成本,有抑制或鼓勵一般銀行
2.    宣告效果:會使在民眾產生預期的心哩,然而其效果為正面或負面的影響,則需視民眾的預期未來的重貼現率的預期而定。
1.    對貨幣供給量的影響
2.    對利率的影響:調高法定準備率,則貨幣供給量下降,透過貨幣市場將進一步導致市場利率的上揚,使資金回流至銀行體系,答道緊縮的目標;反之,則利率下跌,政策寬鬆的效果
3.    對銀行利潤及放款利率差距的影響:中央銀行調高法定準備率,使銀行可供貸放的資金減少,降低銀行的利潤。
優點
1.    自主性:有主動權透過公開市場操作,買賣所需證卷數額,已改變銀行準備金以及準備貨幣,但仍需商業銀行的配合才能發揮立即、直接的效果
2.    精確性:公開市場操作可以對準備貨幣進行精確的控制
3.    伸縮性:公開市場操作可持續且作微量操作,萬一情勢改觀,可隨時作反向的操作
 
1.    影響銀行的經營
2.    受到商業銀行的反應以及企業投資意願的影響
缺點
1.    動態性操作或防禦性操作(2.)不易分辨
2.    難以製造民眾預期心理,即其宣告效果不大
1.    並非是積極有效的貨幣政策工具
2.    宣告效果不確定
3.    只能產生間接效果,其成功與否是一般銀行反應而定。
準備率政策失效:
1.    銀行利用出售流動性資產,取得資金,用作放款之途
2.    中央銀行欲藉由調降法定準備率,刺激景氣復甦,但偷資環境惡化,企業投資意願不高,則銀行超額準備無法貸放出去,信用創造能力難以擴張
演進&結論
仍必須有健全且交易活絡的金融市場與之配合,方能達成預期的效果。一般呆開發中的國家由於缺乏此種條件,即使採用也不容易發揮應有的效果
 
1.    相當於強制銀行將某依比率的資金存放在中央銀行,且這些存款通常並無利息報酬,形同懲罰性的”準備稅”
2.    我國的法定準備率有偏高的現象,因此,合理的調降法定準備率,以提高銀行國際競爭力。

 
準備金  94/10/4  支票存款利率 13.5 降至 10.75   活存 13-9.775  儲存(活)6.5-5.5  定存 5-4
通膨 90/10  2.8654  90/11 -2.1753  90/12 -0.3214   901/ -0.01
90年全年通貨緊縮,10月4日央行調降存款準備率,從當月起緊縮情況開始有所改善,約1個月
重貼現率2007/3/30  2.875   至    2007/6/22  3.125   大幅調整重貼現率 
通膨 2007/6  0.0751   2007/8  2.875   開始有所改善 約2個月
公開市場操作2009/3/18  央行發行定期存單  30天利率0.57   91天0.61  182天0.71致同年6/11 利率沒作調整,央行尚未得到預期效果,改善時間3個月以上  準備金>重貼現率>公開市場操作。
 
 
八、P.484何謂動態性操作?
定義:中央銀行進行公開市場操作的目的,是為了積極改變銀行準備金暨準備貨幣的數量,以順遂其政策意圖。
 
公開市場操作係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以買賣票債券之方式,增減銀行體系之準備金,以調控準備貨幣數量與拆款市場利率之操作機制,據以實現中央銀行的寬縮性或緊縮性貨幣政策。為中央銀行運用最為頻繁之政策工具。
央行隨時注意銀行資金變化情形,適時採取彈性公開市場操作微調措施,調節資金。九十二年因銀行體系資金寬鬆,全年央行共計發行定期存單 6 兆274 億元,截至年底,未到期餘額為 2 兆 9,924 億元。另因應銀行資金短暫不足,全年以附買回方式買進票券 1 兆 3,711 億元,至年底均已到期兌償。
中央銀行為了擴大公開市場操作的深度,在2003年也決定仿效美國,將具有公債交易商資格的證券商也納入公開市場操作的對象,但操作方式僅局限在政府公債的附條件交易(不含公司債的附條件交易),並未擴及政府公債的買賣斷交易。
 
九、P.477何謂沖銷政策?
定義:中央銀行一方面在外匯市場釋出資金,另一方面透過公開市場操作收縮資金的政策。
 
匯銀人士推測,台灣央行為了維持匯率穩定,大量買進美元,同時也大量釋出新台幣;但是為了維持貨幣供給數量穩定,也大量發行NCD。匯銀人士表示,台灣央行既採取寬鬆貨幣政策,也緊縮貨幣,以「沖銷干預」,降低阻升對貨幣數量造成的衝擊。匯銀人士也指出,目前新台幣游資浮濫,銀行資金壓力過重,新台幣隔拆利率目前降到0.098%。
然而現階段美元隔拆利率比新台幣高,約0.3%,進行「沖銷干預」,其實也能賺進利差。台北匯市新台幣兌美元昨(6)日走貶,收報33.180元兌1美元,貶值4.7分,波動範圍在33.083元至33.233元之間,成交量為15.52億美元。
交易員表示,近期台灣股匯市走勢皆強,投資人可能先作守勢觀察,預計新台幣兌美元7日波動於33.1至33.25元。
亞洲匯市昨日,日元兌美元及歐元皆呈上漲。市場正等待7日公佈美國銀行壓力測試結果,以及歐洲央行即將召開政策會議前的不確定性,所造成的避險需求。
聯邦準備理事會(Fed)的壓力測試結果即將公布,可能顯示約有10家銀行需要籌資。一位消息人士昨日透露,根據美國政府壓力測試的結果,美國銀行(BankofAmerica)被認定需額外增資340億美元。
挪威幣兌歐元與美元上漲,挪威央行調降隔夜期拆款利率0.5個百分點至記錄低點,以刺激經濟。美元兌瑞典克羅納下跌,美元兌澳元下跌至七個月低點。
一報告顯示,美國私人企業4月減少就業人數低於預期,美元的避險買盤因而減少。加元上漲0.8%至1.1654兌1美元,創11月6日以來最高水準。原油價格突破每桶56美元,支撐了加元上漲。
 
台股自4/30日起,大漲近千點,外資買超1088億元 ;熱錢浪潮襲捲下,台灣央行力守33元價位,新台幣僅 升值6.18角;匯銀人士指出,央行從5/1開始,定期存單 (NCD)淨增加1079.45億元,恰好與外資買超金額不相上 下,可見央行為了同步維持匯率、貨幣供給量穩定,採 取沖銷干預(Sterilized Intervention)的手段。
本周台股在陸資來台發酵下,飛躍10年線,守穩 6500點;自4/30日起,大漲969點,外資買進2804億元 ,買超1088億元;外資熱錢匯入, 4/30、5/1日匯市成 交量分別為44.63、29.61億美元,新台幣史上前10大成 交量重新洗牌。
熱錢湧入速度加速,市場原先預估,新台幣匯率33元 的關卡價位,將傾而易舉地升破;但台灣央行強力阻升 ,本周牢牢守住33元;央行積極買匯阻升的同時,釋放出 等量的新台幣,國內游資水位更加水漲船高,也影響到貨 幣供給量的穩定性。
匯銀人士指出,央行從5/1開始,定期存單(NCD)到 期金額共9720.55億元,但也發行金額10800.00億元, NCD淨增加1079.45億元;與外資買超台股金額不相上下 ,推測央行採取沖銷干預,維持貨幣數量穩定。
匯銀人士表示,沖銷干預又稱為中和干預;也就是 一手寬鬆、又一手緊縮的貨幣政策,在外匯市場進行交 易時,透過其他貨幣政策工具,抵消外匯交易對貨幣供 給量的影響。沖銷干預的主要手段有,提高商業銀行的 準備金利率、發行NCD、回收再貸款與控制信貸規模。
匯銀人士認為,沖銷干預必須兩手操作,央行在匯 市固守關卡價位,新台幣無法升值,會增加外資手上美 元部位的價值,提高熱錢匯入的誘因。
央行在貨幣市場發行 NCD,又必須支付利率成本, 增加央行的負擔;匯銀人士指出,沖銷干預在匯市、貨 市將有操作成本,央行其實是吃力不討好。
另外,下周MSCI可望調整台股權重,短期又將吸引 熱錢匯入;開放陸資來台後,也會吸引資金匯入台灣, 都將使新台幣升值的風險增加。
匯銀人士指出,電子業、航商等出口商,為了避免 匯損,都極需央行穩定匯率;若僅僅大量買匯阻升,將 增加貨幣供給量,再度壓低隔拆利率;若要採行沖銷干 預,必須付出相關操作成本。
因此,在台股資金行情不斷升級下,熱錢浪潮一波 接著一波;也許最傷腦筋的人,將會是5A級的央行總裁 彭淮南。
 
2001年2-3月央行大量底接美元37億元
2001年4月央行將定期存單申購固定利率由四點一%,調升至四點二%,台銀隔夜拆款利率也由四點一五%升至四點二五%,使得市場短期利率全面走高,金融業隔夜拆款平均利率上升零點零五九個百分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nnyf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